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、连锁餐饮的快速发展,特别是因疫情居家用餐的兴起,预制菜以其便捷、美味、安全、营养等优势受到市场青睐。同时,预制菜带动了上游农业种养、中游农食加工、下游物流餐饮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,成为新形势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、农产品加工业提质转型、满足百姓餐饮多元需要的重要途径,受到地方高度关注。今年以来,广东、山东、重庆、山西、河南、浙江等多地通过举办活动、出台政策、建设园区等推动当地预制菜产业发展,积极抢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,预制菜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
第七届“食餐会”暨首届“预博会”集权威性、引领性、国际性、专业性、融合性于一体,是目前的预制菜专业国际展会。
在全球餐饮市场低迷、餐饮消费方式加快转变的形势下,博览会将云集参展商与采购商,共同孕育出新商机,为预制菜产业赋能,引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,造福广大民众,助力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。
如何理解“预制菜”?
“预制菜”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,国内便出现了净菜(指洗净后的菜,现今来看,属于预制菜的类型之一),21世纪初,中国陆续出现半成品生产企业,对肉禽和水产等原材料进一步加工。而往后的十数年间,外卖平台的出现又加速了料理包需求,中国政府也早在六年前,不断下发关于“绿色食品、食品工业化、冷链物流”等相关发展政策,加大对预制菜的扶持。
渐渐地,“预制菜”在餐饮B端先行“发酵”。由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占比不断提升,预制菜成为了“降本增效”的关键法宝。而近两年,预制菜又从B端火到C端。在整个消费升级、快生活节奏的背景之下,预制菜又荣升为提升家庭烹饪效率的宠儿。
是疫情风口,还是大势所趋?
早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,由于居家场景的被动增多,以及外卖“失效”的限制条件之下,C端预制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今年,长期的宅家生活再度催化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。据艾媒相关数据显示,2022年,中国预制菜消费者在受疫情影响之下,超半数消费者提升了预制菜消费,其中有45.2%的消费者增幅超过10%-20%,还有7.4%提升了20%。
在此期间,成为“保供”名单的预制菜,相比毛菜,其“保质期较长、烹饪方便”等优点被更好地挖掘出来。
比如,疫情使居民回归基础需求,家常的便利性产品如速冻水饺、馄饨、饼类等,几乎是家家户户都会很愿意囤进冰箱里的品类。“这些品类大众接受度高、试错成本低,而在便利性上,又能节省备菜和做饭的时间,给居家办公的群体和老人群体省去很多麻烦。在上海开展的社区团购产品中,几乎是开团即爆单,不少小区短期内有三四次复购。”简餐品牌理象国负责人王林称。
除此以外,一些免洗免切的半成品净菜也受到关注。据叮咚买菜显示,其销量增长近一倍,净菜不仅能省去大量处理毛菜的时间,而且在土豆、青菜、西红柿等毛菜被大家哄抢之时,半成品净菜的供应情况较好。
由于疫情,居民囤货意识增强,能够保存得更久的冷冻密封的半成品菜肴也受到青睐。居家办公的小吴谈及囤菜:“秉承能囤就多囤一些的理念,在疫情初期,囤到竹荪鸡汤、金汤肥肘和蒜蓉扇贝这类冷冻型预制菜,相比买的毛菜、生肉或是生鲜,保质期更久,囤着更放心,做的时候也不用担心缺姜葱蒜这些配料,而且煮出来的味道依旧很好。”